18206915681

首页 > 东南亚新闻 >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741浏览    我要投搞 作者:泰国娜莎NOXA20代购网 相关标签

本文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着重研究了泰国金融制度的构建、演化与发 展,并进一步论证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全文遵循如下分析路径 : 首先从泰国金融制度体系特征入手,分析了泰国金...

本文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着重研究了泰国金融制度的构建、演化与发 展,并进一步论证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全文遵循如下分析路径 : 首先从泰国金融制度体系特征入手,分析了泰国金融制度的结构特征,并结合金融危机, 对泰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做出描述,最后,从我国金融制度的特点出发,得出泰国金融制 度改革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泰国采取“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金融制度,其运行机 制呈现出“官制金融”的特征。危机后,泰国强化金融体制改革,使国家经济走入良性发 展的道路。08 年金融危机中泰国的表现已经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时,体现出了改革的效果。 任何国家的金融制度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反映,都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 善的,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泰国刚刚 经历过。因此,通过对泰国金融制度改革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历史教训结合我国金融结构的特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制度。 关键词 : 金融结构、官制金融、金融危机、改革、启示 一、泰国金融结构及特征 所谓金融结构是指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总和,反映出各种现存的 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性质、种类、绝对数量、相对规模、经营特征、经营方 式和集中化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组织和金融交易的方式、范围、规则、惯例、收益分配和 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兀素、多变量、多系统集合成的多 维复合系统,是特定时间区域内各种金融要素整合、协调、构成的既定比例关系。” 它对金融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起一种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并形成一系列的规则、惯例 和组织安排。因此,金融结构的特征和演变,既是经济结构现状和演进的反映,又是对金 融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化程度,弄清金融活动 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找出影响金融化进程的因素,从而深化经济体制和金 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作用,我们需要对金融结构的各个组成要素 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泰国金融结构的建立与演变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泰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实现了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 益于泰国金融结构的演化与发展。 1.经济恢复时期 : 独立自主的金融结构。 泰国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建立起步十 19 世纪后期。二战前,作为日本的殖民地,韩 国金融结构实际上是日本金融结构的延伸或翻版,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二战结束后, “北工南农”的经济统一体断裂及日本金融机构和资金的陆续撤离,造成泰国经济金融几 乎陷于瘫痪状态。为了整治混乱的经济金融秩序,清算殖民地金融结构的影响,在美国的 帮助下,泰国政府十 1950 年 5 月制定和颁布了《泰国银行法》,其基本原则是从制度上保 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以期稳定通货、健全信用制度。1950年6月,泰国中央银 行———泰国银行成立。泰国银行主要由执行机构和政策决策机构组成。政策决策机构负 责制定通货信用政策,享有信用管理、银行管理和发行货币的权力;执行机构具体管理口常 事务。泰国中央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泰国自主中立的金融结构开始运作。1953年 12 月,韩 国政府公布了《泰国产业银行法》,宣布产业银行的宗旨是“遵照国策,为产业的恢复和促 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和管理产业资金”。1954年4月,泰国产业银行开业,以外援资金为依托,承办贷款和管理财政资金。1954 年起,泰国政府根据《泰国银行法》经济自律化 和健全化的基本精神,对商业银行股份中政府所属部分进行公开拍卖,1957年,泰国商业 银行基本完成民营化。1958 年 2 月,《农业银行法》出台,同年4月,新的农业银行开始 营业,迅速扩展了农业信用规模。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泰国独立自主的金融结构已基 本成型。 2.经济起步时期 : 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结构。 战后,泰国经济发展缓慢,政局严重不稳,腐败现象蔓延,这一状况终于导致 1961年的军 事政变。面对经济严重萧条以及民众要求摆脱贫困的呼声,军政府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才 能使其政变合法化,由此引发了泰国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泰国“政府主导型”市 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道路。反映在金融结构上,就是“产业金融”制度的确立。为掌握经济 发展的主导权,为重点产业发展融资,泰国政府在确定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同时,对金 融业实行了国有化政策,着力谋求国家对金融资源和金融资本产权的控制,使政府深深介 入金融市场并对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在整个 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向重要产业部 门提供政策性信贷,泰国开始组建各种专业金融机构,把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分开,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实行银行分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经过 60 年代的改造和建设,泰国形成了银行在质和量上都 处十绝对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无足轻重的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结构。 3.经济起飞时期 : 多元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结构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泰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银行体系,初步形成了金融市场的主体, 但非银行金融机构却由十资本市场落后、国民收入低以及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扶持等原因, 未能得到充分发展。进入 70 年代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金融意识的更新,人们对金融 资产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也寻求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 泰国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积极扶持和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韩 国政府在确立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调控体系的同时,也使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了 起来,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结构让位于多元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结构。 4.经济调整时期 : 多元的市场导向型的金融结构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全建立在政府主 导基础上的泰国产业金融结构的负面作用日益显露。长期实施的政策金融所形成的过大资 金供给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高通货膨胀和利率管制又致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得十分 脆弱。在这种情况下,从1982 年实施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泰国政府实行了以金融产业的 民营化、自由化和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金融调整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商业银行民营 化、促进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减少政策性金融的强度和规模,实现利率和资本流动自由化 等。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泰国的金融改革力度加大,特别是金融开放步伐加快。1997 年,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亚洲其他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泰国经济步入战后以来最严重 的衰退期。1998 年泰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达7%的负增长。面对危机造成的严重损害,韩 国政府果断地对金融结构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方面,根据 IMF 的要求,放弃政府对金融业 的直接管制,加强金融业的自律,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放宽外资对国内企业股权投资份额 的限制,分阶段并最终全部开放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为保证金融开放的程度与经济发展 的成熟程度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相适应,泰国的金融改革还包括了金融中介体系的重建、 金融监管的强化、金融法规的完善等内容。1999年,泰国经济增长率达到 10.9%,泰国政 府不仅提前偿还了 IMF 的贷款,比较成功地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困扰,成为业洲国家中经济 表现最佳的国家。4总体来看,在泰国经济起飞和增长的 20 多年时间里, 政府牢牢控制着 主要甚至是全部的金融机构,从资金筹措和供给上掌握着企业与产业生存、发展的大权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金融结构。该制度对十动员社会资金、增加社会储蓄、加速资 本形成、发展主导产业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泰国经济逐渐

 

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到你和他人的权益亲联系管理删除

以上是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的详细信息,由:www.noxa20.net 泰国娜莎代购网整理,如果您对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的信息有什么疑问,请与我们进行进一步联系,获取泰国金融制度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的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07-2013 Hecha.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35670号-1

泰国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

qq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