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泰国消费街边摊,是在清迈。
作为一个刚到泰国念书的穷学生,下馆子嫌贵,7-11还不了解,半夜里肚子饿了,便溜出校门去找街边摊。
那是一个泰国大妈摆的摊儿,卖的是超级便宜的白板盒饭。
一盒10铢,豪华版15铢,相当于两块钱一盒。
一般版盒饭是“白饭+油炸猪肉条”,豪华版盒饭是在一般版的基础上+一个荷包蛋。
简略得几乎不能再简略,可是吃起来,特别香。
三个男生,围着大妈的餐车,扒了五盒豪华版——那一夜焰火充满的香气,便是对泰国这个国度在舌尖上的初体验。
单纯,美好,且彻底不用疼爱钱。
后来,在清迈混得熟了,也去吃过城里那些有名的猪脚饭、烤猪肉自助餐。
可是去得最多的,仍是街边各种物美价廉,立等可取的街边摊——以及那种基本上便是把100个街边摊拼在一起的“小商场”。
那时分,老汉泰语基本上等于渣(现在也不怎样样,可是那时更加渣),街边摊不仅是安慰肠胃的当地,也是了解泰国民意,修习泰语白话,触摸泰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你泰语说得再烂,街边摊的大叔大妈也不会笑话你,而是热心地为你纠正发音,介绍词汇,解说风土人情。
而且,在给你解说词汇的时分,不失时机地再给你炒上一盘。
过了几年,我又辗转来到泰国教书。
工作的学校,在泰东北一座小城,名义上是“省城”,但在我国约等于城镇。
城市彻底没有“商业街”这种高级装备,全城最繁华的地点,便是天黑之后一个自发构成的地摊夜市,当地人戏称其为“繁华大街”。
一到晚上,灯光辉煌,烟香缭绕,人潮汹涌,那气氛几乎可以和曼谷的暹罗广场杀几个回合。
那里,我也是常客。混的久了,摆摊大妈都认识了我,对我这个当地少见的我国人各种优惠,买一个鸡腿她恨不得送你俩,买两袋肉菜人家自动塞一包木瓜沙拉。
英拉当选总理的那天晚上,整个夜市一片欢腾。
兴高采烈的红衣大妈和大爷们,见着咱们二话不说,一边用小音箱放着音乐,一边往我的手里塞糯米饭。
泰国人很容易欢喜起来,可是一百个地摊一起欢腾的姿态,我也是头一次见到。
似乎,好日子就要来了似的。
又过了几年,我来到了曼谷。
一开始,在唐人街边上的一家老报馆里上班。
老报馆边上有一个“崆峒商场”,是曼谷城中最著名的地摊集散地。平日里各种地摊,周末的时分更是恰似把整个东南亚的地摊都塞了进来,一切直径超越50厘米的交通工具,都别想从中穿过。
可是,这个崆峒商场有点古怪,摊位上摆的东西过于杂乱而奇葩。超越了人间焰火的温馨,有些赛博朋克的末世科幻感。
平常,这里就透着一股邪性。
有卖玩具的、卖食品的、卖小电器的;
也有青天白日卖性爱玩具的、卖春药的(药盒子上写着不明觉厉的中文和日语)、卖黄碟的、卖电子烟的、卖WiFi破解器的——以及买耗子药和大砍刀的。
感觉……像是给曼谷黑社会预备的后勤基地,买回去可以现场成立一个帮派。
了周末,就更奇怪了。
曾经听人说过,九十年代下岗潮那会儿,很多赋闲的东北人会拿着家里的琐细家什,到街上摆卖。
也不是啥好东西,便是些锅碗瓢盆,半导体手电筒啥的,几乎不像是在摆摊,而像是将自己仅存的家底做一次悲催的露天展览。
周末的崆峒商场地摊,便是这种感觉。
都是一些看上去很困苦的泰国大爷大妈,在地上铺张报纸,然后摆上一些极其匪夷所思的琐细物件。
圆珠笔、打火机、旧娃娃、旧餐具、旧衣服、油乎乎的佛牌、打了一层包浆的破手表、几十年历史的收音机、甚至是用来制作酸辣木瓜沙拉的石钵石舂。
你会特别怀疑,这些老掉牙,可是又算不上古玩的东西怎样可能会有人买。
如果说小吃路边摊,展现的是一种温馨的人间焰火,那么这个全曼谷最大的跳蚤地摊大会议,就透着一股底层公民的痛苦百态。
后来,大约连佛系的曼谷政府也觉得有碍观瞻,便将这个商场“撤销”了。
崆峒商场里的摊贩,为此还举行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示威,最终也不知道谁赢了。
再后来,我搬到了我国人聚居的拉差达。
拉差达一派繁华,大酒店、写字楼、商场和豪华公寓鳞次栉比,可是地摊也反常昌盛。
泰国便是这样,别管是CBD,仍是其他什么D,越是繁华高档的当地,地摊越多。
大马路两边,很多冷巷延伸进高低参差的居民区,冷巷子四周就更是遍及各种地摊。往街上随意转一圈,你就很难找到没有路边摊的地段和街道。
这些路边摊,的确会形成一些污染,也多多少少占用了曼谷市原本就很狭窄的人行道,可是泰国人仍是很喜欢它们,由于这些地摊实在太方便了,一下楼就能买到早餐和熟食,买到青菜和烧鸡,葱花和番茄,九层塔猪肉盖饭和鲜榨的果汁。
没有了这些路边摊,不爱做菜的泰国公民几乎都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儿。
每隔一段时间,曼谷市政府都会传出“整理路边摊,打造新市容”的政策风声,每一届市长或许府尹上台,都要这么半真不假地嚎一喉咙。
可是,这种管理的规划,每一次都会遭到无情的群嘲。整体泰国公民、泰国舆论、以及在泰国玩耍的外国人,总是排着规整的队形,带着划一的节奏,旗帜鲜明地对立曼谷市政府的取缔整理方案。
然后,官方就会再三宽限,最后找几个人去大街上扫个地,便自顾自地宣告“曼谷市本轮整理成功结束”。
过两个礼拜去街上一看,彻底看不出“成功之前”和“成功之后”有啥区别。
至于差人城管,似乎也不太认真管这个。
常见面打个招呼,塞点钱,地摊照样摆;遇上政府周期性抽风,差人也是好言好语地劝几句,老汉在泰国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什么劲爆场面,调和得要命。
疫情来袭后,泰国工作吃紧,政府便更是对原本就根深蒂固的路边摊经济听之任之。
反正懒得管,也管不住,我们都上街摆摊,反正总比我们一块去泰国财政部催救济款要来得强嘛。
现在,老汉仍是常常去公司楼下的路边摊解决问题。
拉差达路的路边摊,早已康复了往日的昌盛,甚至摆摊的人数和种类比之前还多了一些(也可能是我下班时间变晚了形成的错觉)。
但总之,如火如荼,供销两旺,百街千巷万家毡,十里洋场十里摊,闻不出多少愁云惨淡的气息来。
光是看着,就很有心安的感觉。
泰国的摊儿,是泰国绚美的羽翼;贩子的焰火,是泰国魂灵的气息。
这个国家的人,早已承认了这种由来已久的存在,习惯了这种人间焰火的色彩,并在享受这一民间经济带来的工作与便利之余,诚心诚意地将其作为一种值得骄傲的国家特征。
城市,是贩子凡人们日子的舞台,而非宣传册上精美的盆景,巨人眼中一干二净的园林。
没了地摊,泰国将成为一个冷淡的女子;
有了焰火,泰国才有那一抹血色魅人的红唇。
普通的人们,支起一方天地,点燃一星灯光。
为流浪的旅人送去一杯奶茶,为归家的社畜送上一串烧烤,为忠诚的白叟挂上一串花环。
这样的泰国,才是一个完整的,温柔的,鲜活的泰国。
没有人会抗拒这种魅力。
说到底,又有哪个大酒店的菜,能做得比路边摊要好吃;又有哪个人工规划的主题公园,比这人间的风景要更美丽呢? |
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到你和他人的权益亲联系管理删除
以上是泰国工作吃紧政府便更是对原本就根深蒂固的路边摊经济听之任之的详细信息,由:www.noxa20.net 泰国娜莎代购网整理,如果您对泰国工作吃紧政府便更是对原本就根深蒂固的路边摊经济听之任之的信息有什么疑问,请与我们进行进一步联系,获取泰国工作吃紧政府便更是对原本就根深蒂固的路边摊经济听之任之的更多信息。